​ 感觉昨天才刚写完 2017 总结,今天就要着手 2018 的年终总结了,心丧~,人到中年,才深深体会到逝者如斯夫的真正含义。 ^.^!

2018 发生了很多,我也成长了很多,这一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走过了一些人生的重要的节点,明显感觉到现在和之前的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就如题目,2018 年对自己的总结定位还是十分贴切的。

工作上

阔别呆了两年的创业公司,充满不舍却也非常无奈。人不能一直呆在舒适区拒绝成长,尤其是漂泊在北京。5月份来到新公司,结束了几年的 iOS 独立开发之路。见识到团队协作开发模式,为了适应团队协作的模式,踩了很多 git、pods 私有源模块化协作的坑。见识到了各自开发互不影响的高效开发模式,在开发视角高度上提升了很多。前两个月还在公司内部的软件比赛上打了个酱油,得了个团队三等奖(50%的中奖率,想不得也挺难的)。于此同时却也被体制内流程的推进和沟通的巨大成本所困扰,总体上来说没有背离当初离开上家公司的初衷。

在新公司开始尝试 Swift 结合模块化开发项目,学习了 Rxswift、Alamofire、Moya 的使用。业余时间研究了 Masonry、JSPatch、Git、YYCache 的原理,开始静下心来尝试阅读框架源码,写一些小 demo 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再单单拾人牙慧,2018 这一改变是非常值得纪念的。

生活上

阅读

完成了去年书单大部分书目的阅读,包括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还差最后一部永恒的边缘)、亲密关系、解忧杂货店、全球通史、达芬奇密码、简单逻辑学、公正。

技术方面:程序员的自我修养、iOS高级编程、 52个effective方法、swift 100Tips、 图解http 、编写可读代码的艺术。

摄影

系统了解下摄影史,认识了曼雷、亚当斯、薇薇安等人的作品。意识到摄影本质上是摄影师思想的创作表达,⽽不单纯的是记录,⽽正是这⼀特质让摄影最终能够成为⼀⻔艺术而不是一门技艺。认识到关于照片加不加后期的争论毫无意义,不加后期而通过好的机位、合适的快⻔、合适的光圈得到⼀张漂亮的照⽚本身也是摄影师思想的创作表达;通过后期减少杂色干扰、提⾼对⽐度同样是摄影师主观思想的表达,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018 一整年外拍的次数并不多,也没有修出几张拿得出手的照片,这一点上还是挺遗憾的。

视野

老板前年画的饼终于要实现了, 公司在3月末的时候组织了次泰国五日游, 我也沾光体验到了墙以外的世界,见识到了安逸到懒散的多妻制异域生活,切身体会到宗教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泰国的男孩出生后必须要当一段时间沙弥) 意识到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不同,也满眼羡慕下泰国的医疗福利保障。(不管你是拿药手术住院还是癌症费用都只要30泰铢(合人民币6块钱),完全不需要承担国内巨大的看病压力。)。相比这些看得见够不着的东西,没什么比体验一把马杀鸡更舒服的事了 ^-^。

关于佛教的一点个人总结

佛教的四⼤真理是:⼈⽣是苦的 苦的原因在于欲望 只有消灭⼀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要做到这⼀切,只有通过⼋正道,正⻅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佛教以涅架为终极⽬的,意为 ⽆为 寂灭,而佛教又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国人所了解到的佛教一般都为大乘佛教,而泰国则是小乘佛教。

⼩乘佛教 在于修⼰ 通过苦修身⼼ 最终达到涅架境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苦行僧)

⼤乘佛教 在于普度众⽣ 注重施舍 虔诚信仰 灵魂救赎

其他爱好

2018 年鬼使神差喜欢上古典乐,迷上了巴赫的大提琴,听着低沉悠扬的琴声,浮躁的心便感到宁静。

入了任天堂的坑,终日在海拉鲁大陆上游荡。

继续刷关于自我内省和 BBC 关于自然方面的记录片,上半年又刷了一遍人生七年和浮生一日。不得不吐槽人生七年真是太长了,刷一遍耗费好多天 >_<!

自律

生活工作的事务渐渐杂乱繁多起来,做一件事的时候常常被其他事打断,对不能持续专注做一件事感到十分困扰。于是开始学习使用番茄工作法,尝试了几种 GTD 工具,始终在手机和电脑的使用连贯性上没有个好的解决方案。目前还是 mac 上使用番茄土豆,手机上用极简待办。每天都努力尝试去完成几个番茄,自律的效果还是不错。(虽然大多数的时候一天也完不成几个番茄 :()

2018年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深刻,找到了潜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恐惧感、挫败感与自卑感。意识到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失败与挫折时潜意识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之中,而不是拯救者。意识到这一现象后,也开始努力让自己朝拯救者的身份转变。

继续坚持着写笔记的习惯,今天看着一年的点点滴滴,十分感触,让今年的总结工作也轻松了不少,对自己的剖析也更深入到位了。

史蒂芬-卡普曼的 戏剧三角形 模型:

戏剧三角形

家庭

在十八线家乡小城买人生第一套房后。每月面临近5000贷款和3000房租,压的近乎喘不过气。

展望 2019

工作上

坚持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阅读框架源码,明年加大技术上的输入和输出。

生活上

阅读

明年计划阅读的书单:

技术方面: 设计模式之禅、 iOS 逆向与安全、iOS 性能优化、网络是怎样连接的、计算机是怎样跑起来的。

非技术方面: 永恒的边缘、拖延心理学、自控力、乌合之众、原则、非暴力沟通、资中筠自选集、人月神话、影响力、上帝掷骰子吗。

视野

上半年时跟公司申请了带欢欢泰国游,最后也没得到批准。今年计划带欢欢出去玩一次。

附信

附上母校孟老师的一封信,勉励自己的同时,也希望给大家一份启迪。

《来自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孟之天老师的第四封信》
时间过的真快,又到该给大家写信的时候了。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不确定应该讲什么。
估计很多同学经过在职场的打拼,最近遇到了事业上的瓶颈期。另外,你的心态大概也和你刚步入社会的时候相去甚远了。那就讲讲这两件事儿。如何突破事业上的瓶颈。如何保持好的心态。
瓶颈期
瓶颈期其实来自于稳定的环境:工作,生活,朋友圈,人脉资源。但是,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人工智能很快会逐渐颠覆四平八稳的生活。一切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期。所以,如果你选择在大城市。其实不进步,就是退步。我作为教师,也有危机感。未来的教学模式一定会逐步改变,网络课程会越来越多,教师只负责答疑,以及组织学生的学习流程。技术进步,会改变很多我们熟悉的行业。或许未来不需要公交司机。或许将来会实现无人物流配送。手机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穿戴设备。或许未来代码可以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留给人的工作是对代码的优化。可以想象的空间太大了。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而不能满足于现状。
我能想到的办法也并不高明,大概有以下三点。
进修、旅游、换环境。
进修可以是提升学历的进修。可以是提升业务的进修,也可以是为积累人脉而进修。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可以打破你目前的稳定生活,进而有可能突破瓶颈。
旅游,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气质。北京很大,人才济济,但也不适合生存。深圳是全中国最生机勃勃的城市。上海是最规范也最虚荣的城市。广州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旅游,到处走走看看,可以让你看到各种人的活法。有助于你改变现有的生活惯性。
换环境,这包括换工作。如果你不能一步到位,可以试试中间地带。用两连跳,或三连跳来完成。如果不能换工作,在一个组织内部,也可以寻求纵向或横向的流动性。
如果你在一个小型创业公司,你可以要求成为合伙人,我个人认为这比要求加薪,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在一个大中型公司或企业,那么应该尝试是否有晋升机会。凡事多向领导汇报,争取成为心腹,获得晋升机会。
如果不能纵向提升,那么可以争取横向流动的机会,去不同的部门锻炼,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那么未来在同等条件下,有更多晋升机会的是你。
我们有很多同学在北京工作,我个人认为,到27/8岁的时候应该考虑去留的问题了。北京很好,但北京很贵。据我的观察,在其他城市一样可以活的幸福。婚姻和家庭比事业更重要。在北京有高薪,但北京给不了你一个可以安居的家。
最后,聊聊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
保留你内心的净土
现在的你和刚出校门的你,是否早已天壤之别。走入社会,我们不得不学会八面玲珑,圆滑的为人处世。学会说冠冕堂皇,言不由衷的套话。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学会了自我保护,不能无底线的善良。更有可能你要说服自己去做不违法,但违背良知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让你不安。但这些其实只是生存之道,我们人人都得会。你不必为此感到焦虑和不安。
只有当你做,并认同你做的事。说,并认同了你说的话。甚至用这些去教导的下属和后代的时候,你才应该真正的感到不安。
我们可以迫于现实的压力做这些事儿,说这些话。但在内心我们可以高傲的拒绝。你有权力在内心留有一块净土,它神圣不可侵犯。就把这些留给职场吧。我们至少要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家人,远离这些。如果你没听懂,可以去看一个经典黑帮电影《教父》。
办法也很简单:读书、旅行;除了工作关系的圈子,你更需要一个和工作完全无关的朋友圈。
不管你在职场需要如何作为,那不是真正的你。转个身,关闭职场的门。你依然是你,保留内心的净土,保持做梦的能力,保护好家人。